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教室的结构和面积、室内采光、活动区的分布、教具的制作等。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包括墙饰和活动角的布置。幼儿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要通过自身与环境中的人、物、事的交互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条件,加以引导,从而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以小班幼儿为例,谈谈活动窒的设置。
(1)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诱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如小班“我的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布置活动室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我的妈妈”墙饰。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从而缓解入园焦虑。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牵挂的情感,产生来园的愿望。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墙饰的内容时应更多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只一味追求精致、美观。例如,选择一些常规及培养良好习惯的内容张贴在相应的位置。
(2)精心设计“活动角”。活动角是为了满足幼儿活动兴趣和发展需要,加强幼儿的相互交往而设置的。一个主题游戏可以混在几个活动角进行,幼儿可以随意选择或更换活动的内容,也可以在一个游戏中玩出多种花样,如幼儿可以离开“娃娃家”去“积木角”搭积木,也可以去“医院”看病,或去“加工厂”上班等。设计“活动角”要考虑实际情况,如图书角要安置在比较安静的地方,美工角可以靠近水源等。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特点
环境的的创设和教具的制作都是帮助幼儿更直观的理解一些教学内容的。
环境可以根据本班的特点统一风格,让孩子在一个舒适狭义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在主题墙的设计上可以根据每个月的教育主题展示孩子的一些东西,比如照片、绘画等等,已达到呈现效果的目的,也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和伙伴的作品,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提高欣赏水平
区角的划分和设计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细查一下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具非常重要,他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孩子理解你的教学内容,也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
以上是我个人教学活动中的亲身体验,也是我主观对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玩教具制作的意义的理解,希望有所帮助。可以加新浪微博哦!@超凡贝贝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优化策略
1、观赏性
环境创设的一个基础作用,就在于它是给人提供欣赏的。因此,幼儿园环境首先应该具备观赏性,要是让孩子们接受和喜爱的。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观赏性,对环境布置的整体美观进行把控,注意多种色彩的运用、卡通形象的使用等等。明亮而充满童趣的环境,才能更易于孩子们理解和喜爱。美观的环境,才能更易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2、互动性
孩子时刻都在学习,生活就是学习,孩子会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分析自己做面对的各种现象和事物。环境创设同样要考虑到孩子的这种特性。从互动性来说,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直接的体验机会,例如,在班级主题墙面的布置中,可以采用纸质、布面、沙画、豆粒以及树叶、塑料瓶实物等不同材质的作品来进行布置,这可以让幼儿感知多种材质的事物。另外,幼儿园也可以制作或者购置一些包含纽扣、拉链、打击乐等元素的物品,让孩子可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些物品是如何使用的。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使墙面“活”起来,让环境与孩子“对话”,从而实现环境创设的互动性。
3、参与性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只是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锻炼孩子动能能力,以及增进家园互动的时机。在制作环境布置使用的各种手工作品时,老师除了自己动手以外,应该鼓励孩子也参与到作品制作的活动中,让孩子发挥想象,亲手操作,使孩子更乐于探索和体验环境。一些适合亲子制作的作品,还可以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到创作中,在适当的位置展示亲子作品,使之也成为环境创设的一部分,增强家长与园所沟通的积极性。
4、环保性
环境创设的环保性,体现在环保材料的使用和废物利用两个方面。使用环保材料,能够更好地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变废为宝,则可以让孩子发挥出更多想象力、创造力,增强他们对环保的理解。废旧的材料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就能够以全新的美观形象呈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用蛋壳、瓜子壳在彩色卡纸上贴成图案,把塑料瓶包上漂亮的彩纸做飞机机身,把雪碧瓶等颜色鲜艳的材料剪成各种花草上墙装饰,把纸杯做成风铃、门帘等等。
5、适用性
环境创设担负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具体内容应该符合孩子发展阶段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及与这些特点相结合的环境创设应该如何呈现。
①、小班
幼儿特点: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差。
环境内容: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内容明确的装饰物,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内容可包括认识植物、日常活动用品介绍、卫生习惯、四季特征、集体游戏活动、儿童美术等。
②、中班
幼儿特点: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
环境内容:为幼儿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和与同伴合作的空间,创设互动墙饰。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体育活动、品德教育、自然风光、童话、神话、工艺美术、儿童美术、民间艺术、节日、职业级人物介绍、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环境介绍、爱亲人等。
③、大班
幼儿特点: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应面对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
环境内容:应不断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内容可包括品德教育、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环境知识、科幻内容、民俗民风、中外美术名作、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名胜古迹、特产、节日、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挥环境隐形教育功能的核心载体。
班级主题墙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现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墙面环境,其作用是引领幼儿探索学习并梳理记录探索过程中发现和获得的经验,以此反馈幼儿的成长历程,帮助幼儿主动学习。其内容应该立足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设计理念,适应幼儿发展所需。创设生动美观、富有教育价值的班级主题墙,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能给幼儿提供愉悦的审美体验。
如何让主题墙“活”起来呢?可以采取以下几点优化策略:
一、富有内涵,彰显特色。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不仅要形式多样,还要内容丰富,才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利用各种机会为幼儿提供探索操作交流分享的平台。班级主题墙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卡片、文字资料以及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活动中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如幼儿为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实验记录步骤图或者活动后的记录等等。
二、让环境“会说话”,和孩子互动起来。良好的环境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创设“会说话”的班级主题墙效果同样不可估量。比如这题活动“文明交通”中,虽然幼儿对简单的交通标志、交通规则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在实际生活中还会经常出错,因此,我们在班级主题墙张贴了交通标志以及交通规则对与错的,让幼儿进行行为判断,对的贴笑脸,错的贴哭脸,孩子在操作和互相交流中掌握了文明交通。
三、留有空白,创意无限。为减轻教师负担,幼儿园经常采用班级主题墙背景不换,内容及时更换的策略,实施每一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主题墙上有意识的留有空白,据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充分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四、吸引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创设班级主题墙时,要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需求,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给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中大班幼儿创设班级主题墙时可设计插卡,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由选择板块,参与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也可以积极发动家长,重视家长的教育资源。
五、学习互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幼儿园可组织教师阅读交流,关于创设班级主题墙的优秀文章,教师还可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并做好笔记,久而久之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了,便能以理论引领实践进行班级主题墙设计主题墙的造型设计。老师之间进行观摩学习,教师们一个班一个班的观摩,由班级教师详细介绍,本班主题墙设计的理念亮点,指导策略,等观摩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当面交流互相学习,其他人经验为自己所用,使自己班级的主题墙创设逐渐精致化科学化。
良好的班级主题墙环境应该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和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想法,多给幼儿一份信任、一份自由、一份鼓励,让班级主题墙这片小天地“活”起来,散发出强大的智慧光芒。
本文来自作者[曼彤]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btudor.com/nbtu/110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曼彤”
本文概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设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教室的结构和面积、室内采光、活动区的分布、教具的制作等。活动室的环境布置包括墙饰和活动角的布置。幼儿任...
文章不错《请结合实际谈谈小班幼儿活动室环境的布置。》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