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评估量表有哪些

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2--营养评估工具

上次内容讲述了营养筛查工具的功能、使用对象等,并学习了如何针对性地使用筛查表。营养风险筛查表其实比较简单,只需由护士或医生完成,以决定是否需要实施营养支持。而评估方式则较为复杂,需由营养师和营养医生完成,进行检查和评估后,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用于制定营养支持计划,考虑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呢?”

前几日,我院一个护士MM拿着一份“静脉高压住院患者营养现状调查表”(其中包括了SGA、PG-SGA评估表和NRS2002风险筛查表),来到了营养科咨询。

对此,萌萌营养师进行了详细地解说。

(无图)出于隐私,护士的调查表就靠大家的想象呈现吧

表格中的NRS2002风险筛查表在“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就已经具体展现了,该表格在临床上被普遍采用,并十分方便通用。

先说一个简单操作的营养评定法,进行入门

根据传统的营养评定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膳食调查:

一般采用24小时回顾法连续调查3~7日,取平均值并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比较,以判断患者膳食入量状况。

人体组成:

一般为基于分子水平的二元模式,将人体大致分为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进行测定。目前推荐使用的测定方法为多频生物电阻抗法(Multi-frequency BIA)。

人体测量:

主要指标包括BMI、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上臂肌围、握力和腰臀围比值。

生化和实验室测定:

包括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TFN)、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氮平衡、肌酐身高指数(CHI)、血浆氨基酸谱测定、免疫功能测定等。

临床检查:

通过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来发现营养素缺乏的体征。

在上述指标中,BMI 的临床价值已被广泛认可。但近些年来,人们注意到单纯采用BMI作为营养评定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年龄、性别、种族和疾病等各种影响,BMI与人体组成和机体功能之间关系难以确认。

此外,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和上臂肌围等人体测量指标,因缺乏中国正常参考值,加之测量误差较大,且与临床结局无确定关系,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不高。

在血生化方面,持续的低蛋白血症被认为是判定营养不足的可靠指标。并在判断蛋白质急性改变方面前白蛋白更敏感。

而SGA 、PG-SGA就需要你拿起笔开始记录了or收藏此文章(点击右上角选择“收藏”)

SGA评估表

定义:SGA是通过临床医生的经验,根据病史和体检主观分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简单评估法。

中文名:主观全面营养评定方法

英文名: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缩写:SGA

适用对象:普遍患者适用

内容:最近的体重变化、食欲减退、皮下组织和肌肉体积——进行七分制评分

表格

根据表格内容对病人进行评断,确认评分等级,确认患者的营养状况

SGA评分等级:

A= 营养良好(大部分是A, 或明显改善)

B= 轻-中度营养不良

C= 重度营养不良(大部分是C, 明显的躯体症状)

SGA评分指南:

临床医师使用SGA量表对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指标进行评估(分A、B、C三级),在评估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医师对患者营养状态的主观判断,得出SGA总营养分级,如果患者的营养指标中B、C级较多,提示患者可能为营养不良,如果A级较多,提示患者营养状态较好。

PG-SGA评估表

定义:PG-SGA由患者自我评估部分及医务人员评估部分两部分组成。

中文名:病人提供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

英文名:Scored 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缩写:PG-SGA

适用对象:恶性肿瘤患者

内容:体重、摄食情况、症状、活动和身体功能、疾病与营养需求的关系、代谢方面的需要、体格检查7个方面,前4个方面由患者自己评估,后3个方面由医务人员评估,总体评估包括定性评估及定量评估两种。

临床研究提示PG-SGA是一种有效的肿瘤患者特异性营养状况评估工具。

肠内营养的温度是多少为宜

二级残疾,符合以下标准:

1、伤残人士的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无法独立生活,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2、伤残人士的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又或者是椅.上活动、伤残人士无法工作

3、伤残人士的社会交往极度困难。伤残指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疾。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伤残等级是指一个人的伤残程度,是根据伤残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一般伤残的等级伤残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一级最重。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评定书后十五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部门申请重新评定。

以下34种情况之一者可认定为二级残疾:

1、重度智能减退;

2、精神病性症状致使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者;

3、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4、双侧上颌骨完全性缺损;

5、双侧下颌骨完全性缺损;

6、一侧上颌骨及对侧下颌骨完全缺损,并伴有颜面软组织缺损30平方厘米。

7、静止状态下或仅轻微活动即有呼吸困难;

8、三肢瘫肌力3级或截瘫、偏瘫肌力2级;

9、双侧前臂缺失或双手功能完全丧失;

10、双下肢高位缺失;

11、双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2、双膝双踝僵直于非功能位;

13、双膝以上缺失,不能装假肢;

14、双膝、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15、同侧上、下肢瘢痕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16、四肢大关节肩、髋、膝、肘、中四个以上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

17、心功能不全三级;

18、一侧全肺切除并胸改术,呼吸困难3级;

19、肺功能重度损伤;

20、呼吸困难4级或PaO24.1-8kPa或PaCO27.9-6kPa;

21、尘肺Ⅲ期,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2、放射性肺炎后,两叶以上肺纤维化,伴肺功能中度损伤或呼吸困难3级;

23、肝功除3/4,并有常规肝功能重度损害;

24、肝外伤后发生门脉高压三联症或发生Budd-chiari综合症;

25、慢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26、胆道损伤致重度肚功能损害;

27、全胰切除;

28、全胰切除胰腺移植术后;

29、急性白血病;

30、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Ⅱ型;

31、食管闭锁或切除后,摄食依赖胃造瘘者;

32、小肠切除>3/4,未施行逆蠕动物吻合术;

33、孤肾部分切除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34、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条 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禁止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或者其他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第四条 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

肠内营养

一、肠内营养定义

指对于消化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正常膳食的病人,经口服或管饲途径,将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由中小分子营养素组成的营养液直接注入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病人胃肠道功能存在或部分存在,并具有一定的吸收功能,首选肠内营养。

二、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1.消化吸收功能2.免疫器官3.屏障功能4.分泌功能

三、肠内营养的优点

符合生理

易于消化吸收

抗原性弱

营养全面

价格低

安全

并发症少

方法简便

四、肠内营养的分类

A、根据肠内营养的供给方式

l (一)口服营养

是指在非自然饮食条件下,口服由极易吸收的中小分子营养素配制的营养液。

l (二)管饲营养

是指对于上消化道通过障碍者,经鼻-胃、鼻-十二指肠、鼻-空肠置管,或经颈食管、胃、空肠造瘘置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支持方法。

B、根据供给次数和动力方式

1、一次性推注

将配制的肠内营养液置于注射器(≥50ml)中,缓慢推注入鼻饲管(推注速度宜≤30ml/min),每次250~400ml,每日4~6次。

2、间歇性重力滴注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塑料袋或其他容器中,营养液在重力作用下经鼻饲管缓慢注入胃内。每次250~400ml,每日4~6次滴速一般为30ml/min。

3、连续性泵输入

将肠内营养液置于密封袋或瓶中,经硅胶管嵌入输注泵内,在泵的动力作用下连续输入,一般每天可持续输注16~24小时。

适用于危重病人及十二指肠或空肠近端喂养者。

五、营养制剂的选择

1.胃肠道功能良好者可用管饲滴注含完整蛋白的膳食,如匀浆膳、混合奶等;

2.如口咽无梗阻,病情缓解可逐渐恢复自然饮食;

3..口、咽、食管有梗阻,或吞咽功能受损者,需长期管饲;

4.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可采用要素制剂

六、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一)不能经口进食、摄食不足或有摄食禁忌者

1、经口进食困难2、经口摄食不足3、无法经口摄食

(二)胃肠道疾病

1、短肠综合征2、胃肠道瘘3、炎性肠道疾病4、患有吸收不良综合征5、胰腺疾病6、结肠手术与诊断准备7、对于神经性厌食或胃瘫痪的病人

(三)胃肠道外疾病

1、术前、术后营养支持2、肿瘤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3、烧伤、创伤4、肝功能衰竭5、肾衰竭6、心血管疾病7、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8、肠外营养的补充或过渡

七、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A.不宜应用肠内营养1、重症胰腺炎急性期

2、严重应激状态、麻痹性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呕吐、严重腹泻或腹膜炎3、小肠广泛切除4~6周内4、年龄小于3个月的婴儿5、完全性肠梗阻及胃肠蠕动严重减慢的病人6、胃大部切除后易产生倾倒综合征的病人

B.慎用肠内营养支持

1、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及长期少食衰弱的病人2、小肠缺乏足够吸收面积的空肠瘘病人3、休克、昏迷的病人4、症状明显的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病人、接受高剂量类固醇药物治疗的病人

八、肠内营养并发症

(一)胃肠道并发症

1、腹泻1)营养制剂选择不当2)营养液高渗且滴速过快3)营养液温度过低4)严重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5)乳糖酶缺乏6)医院内发生菌群失调

7)胰腺疾病、胃部手术、肠道梗阻、回肠切除或广泛性肠炎的病人,易发生脂肪吸收不良2、恶心、呕吐

预防:1)若滴速过快、胃内有潴留,则应减慢速度,降低渗透压2)对症处理

(二)代谢并发症

1、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1)脱水)高血钾3)低血钾4)低血钠5)铜、镁、钙等矿物质缺乏

2、高血糖3、维生素缺乏4、必需脂肪酸缺乏5、肝酶谱异常

(三)感染并发症

1、营养液被污染2、滴注容器或管道污染3、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是防止胃内容物潴留

1)滴注营养液时床头抬高30~45°

2)高渗营养液开始时应稀释

3)及时检查及调整鼻饲管管端位置

4)经常检验潴留情况

(三)感染并发症

误吸的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滴注,吸尽胃内容物

2)立即行气管吸引,尽可能吸出液体及食物

3)鼓励并帮助病人咳嗽、咳出液体

4)较大颗粒食物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

5)静脉输入白蛋白减轻肺水肿

6)血管异常时行人工呼吸

7)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

(四)置和并发症

1、经鼻置管:鼻翼部糜烂,咽喉部溃疡,声音嘶哑,鼻窦炎,中耳炎等

2、胃造口:胃内容物漏出,造成腹腔感染,造口处出血

3、空肠造口:造口管周围渗漏、梗阻

九、肠内营养的监测

1、监测肠内营养制剂的浓度和滴注速度

2、监测鼻饲管位置

3、胃内喂养床头要抬高,每次不超过8h

4、定时检查胃残留物的体积

5、每日更换输液管,消毒容器

6、每次喂养后冲洗鼻饲管

7、记录能量入蛋白质摄入量

8、记录24h液体出入量

十、肠内营养种类

1.要素膳

a.氨基酸单体:爱伦多

b.短 肽 类:百普素

2.非要素膳

a.整蛋白制剂:能全素、能全力、安素等

b.匀浆饮食

3.组件膳

4.特殊应用膳食

能全力:非要素膳、含膳食纤维配方

十一、膳食纤维

定义:不能为从体消化酶水解的植物多糖和木质素的总和,主要指非淀粉多糖

十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水溶性:

增加食糜在肠道内的通过时间

延缓胃排空

减缓葡萄糖在小肠内的吸收

降低胆固醇

不溶性:

缩短食糜在肠道内的通过时间

增加粪便体积

大肠癌防护作用

粪便体积增加,稀释

吸附有毒物质如胆酸

加快肠道排泄

膳食纤维发酵产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减少细菌易位

为肠道原藉菌提供养分

为结肠粘膜提供能量物质

避免肠粘膜萎缩

促进肠蠕动

十三、添加膳食纤维的目的

1.避免肠粘膜萎缩

2.保护肠道原藉菌,避免细菌易位

3.补充小肠能量吸收的不足

4.防止便秘和腹泻

十四、肠内营养支持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十五、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要点

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检查并确认胃管位置,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4.输注前、后,用约30ml的温水冲洗胃管。

5.输注速度均匀,输注时避免空气进入,引起胀气。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胃管。

7.病情允许输注后30min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或可引起误吸的操作。

8.观察并记录输注量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本文来自作者[雨寒]投稿,不代表碧途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btudor.com/nbtu/10986.html

(16)
雨寒的头像雨寒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雨寒的头像
    雨寒 2025年10月09日

    我是碧途号的签约作者“雨寒”

  • 雨寒
    雨寒 2025年10月09日

    本文概览:营养筛查和营养评估工具:2--营养评估工具上次内容讲述了营养筛查工具的功能、使用对象等,并学习了如何针对性地使用筛查表。营养风险筛查表其实比较简单,只需由护士或医生完成,以决定...

  • 雨寒
    用户100907 2025年10月09日

    文章不错《营养评估量表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